切除腺样体的利弊
腺样体切除术的利弊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权衡,多数情况下可改善鼻塞、睡眠呼吸暂停等问题,但可能存在术后出血、感染等风险。
腺样体切除术适用于腺样体肥大导致持续性鼻塞、睡眠呼吸暂停、反复中耳炎或影响颌面部发育的儿童。手术能有效解除上呼吸道阻塞,改善夜间缺氧和打鼾症状,减少中耳炎发作频率,部分患者术后语言清晰度和食欲可得到提升。对于合并过敏性鼻炎的患者,术后鼻腔通气改善有助于降低鼻黏膜炎症反应。手术通常在全身麻醉下进行,采用低温等离子或传统刮除术,操作时间较短,多数患儿术后1-2天可恢复饮食。
术后可能出现暂时性咽痛、低热或口臭,约3-5天缓解。少数患者会发生术后出血需二次止血,极个别可能出现寰椎半脱位或软腭闭合不全。免疫功能低下者术后鼻咽部定植菌群变化可能增加呼吸道感染概率。部分儿童术后可能出现代偿性扁桃体增生,需结合临床评估是否需二次干预。长期随访显示,少数患者可能出现鼻咽部瘢痕挛缩导致开放性鼻音。
术后需保持口腔清洁,使用生理盐水漱口,避免剧烈运动1周。饮食应从流质逐步过渡到软食,避免过硬、过热食物刺激创面。家长应监测患儿体温和出血情况,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1个月复查评估手术效果,合并过敏体质者需同步控制过敏因素。日常可进行鼻腔冲洗帮助黏膜修复,冬季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