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密度脂蛋白偏高是怎么回事
低密度脂蛋白偏高可能由遗传因素、饮食不当、缺乏运动、肥胖、糖尿病等因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控制体重、药物治疗、定期监测等方式干预。
1、遗传因素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常见的遗传性疾病,会导致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功能异常,使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持续升高。患者可能伴随黄色瘤或早发性动脉粥样硬化。需通过基因检测确诊,并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瑞舒伐他汀钙片等降脂药物。
2、饮食不当
长期摄入动物内脏、油炸食品、奶油制品等高胆固醇食物,会促进肝脏合成更多低密度脂蛋白。建议减少饱和脂肪酸摄入,增加燕麦、深海鱼类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每日烹调油用量控制在25克以内。
3、缺乏运动
久坐不动会降低脂蛋白脂肪酶活性,延缓低密度脂蛋白代谢。每周进行150分钟以上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能提升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并促进低密度脂蛋白分解。运动时心率应维持在最大心率的60%左右。
4、肥胖
内脏脂肪堆积会刺激肝脏过度生成极低密度脂蛋白,最终转化为低密度脂蛋白。体重指数超过28的人群需通过限能量饮食减重,将腰围控制在男性90厘米、女性85厘米以下,必要时可联合奥利司他胶囊辅助减重。
5、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状态下,游离脂肪酸进入肝脏增多,加速低密度脂蛋白合成。糖尿病患者常合并甘油三酯升高,需优先选择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控制血糖,配合依折麦布片抑制胆固醇吸收。
日常需限制精制糖摄入,避免含反式脂肪酸的糕点零食,烹饪多用蒸煮方式。每月检测血脂指标,合并高血压者应将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早期发现动脉硬化斑块。若出现胸闷、头晕等心脑血管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