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和预防中耳炎
中耳炎可通过保持耳部清洁、避免耳道进水、遵医嘱使用药物、鼓膜穿刺引流、鼓室成形术等方式治疗,预防需注意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及时处理鼻咽部疾病。中耳炎通常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鼻窦炎蔓延等因素引起。
1、保持耳部清洁
日常需避免用尖锐物品掏耳,防止外耳道皮肤破损。耳道分泌物较多时可用无菌棉签轻柔擦拭外耳道口,但禁止深入耳道内部。游泳或洗澡后及时用干净毛巾吸干耳廓水分,减少潮湿环境滋生细菌的概率。
2、避免耳道进水
急性期应禁止游泳、潜水等活动,洗澡时可使用防水耳塞或涂抹凡士林覆盖外耳道。若水进入耳道,可将头部偏向进水侧单脚跳跃促进排出,切勿用棉签强行吸水以免将水推入更深部位。
3、遵医嘱使用药物
细菌性中耳炎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氧氟沙星滴耳液等药物。病毒性感染可配合利巴韦林颗粒缓解症状,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布洛芬混悬液。使用滴耳液前需将药液温热至接近体温。
4、鼓膜穿刺引流
对于鼓室内积液严重、持续听力下降者,医生可能建议行鼓膜穿刺术排出脓液。该操作在局部麻醉下进行,用细针穿刺鼓膜抽吸积液,术后需保持耳道干燥并使用抗生素滴耳液预防感染。
5、鼓室成形术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反复发作或鼓膜穿孔长期不愈者,可能需接受鼓室成形术修复破损鼓膜。手术通过移植筋膜或软骨材料修补穿孔,同时清除病变组织,术后需定期复查听力恢复情况。
预防中耳炎需增强体质,寒冷季节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及时治疗过敏性鼻炎等鼻部疾病。儿童喂奶时保持头部抬高姿势,避免呛奶引发逆行感染。出现耳痛、耳闷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使用偏方处理。日常饮食可适量增加胡萝卜、西蓝花等富含维生素A的蔬菜,有助于维持黏膜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