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是如何形成的,如何治疗
肛瘘是肛管或直肠与肛周皮肤之间形成的异常通道,通常由肛周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后未完全愈合引起。治疗方式主要有保持局部清洁、抗生素治疗、挂线疗法、瘘管切开术、肛瘘切除术等。
1、保持局部清洁
肛瘘患者需每日用温水清洗肛门,保持局部干燥清洁,避免粪便残留刺激瘘管。清洗后可涂抹凡士林软膏保护皮肤。选择透气性好的棉质内裤,避免久坐压迫。饮食需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减少排便时对瘘管的摩擦。
2、抗生素治疗
急性感染期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甲硝唑片、左氧氟沙星胶囊等抗生素控制炎症。抗生素需足疗程使用,避免耐药性产生。用药期间可能出现胃肠不适、皮疹等不良反应,需及时告知医生调整方案。
3、挂线疗法
适用于单纯性低位肛瘘,医生将橡皮筋穿过瘘管缓慢收紧,通过持续压迫使瘘管逐渐切开。治疗过程需2-4周,期间可能出现轻微疼痛和渗液。该方法创伤小但复发率较高,术后需定期复查瘘管愈合情况。
4、瘘管切开术
手术沿瘘管走向完全切开,清除坏死组织后开放创面自行愈合。适用于低位直型肛瘘,术后恢复需4-6周。可能出现暂时性肛门失禁,需进行提肛锻炼。每日需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促进创面肉芽生长。
5、肛瘘切除术
复杂肛瘘需完整切除瘘管及周围瘢痕组织,必要时采用推移瓣技术修复缺损。高位肛瘘可能损伤肛门括约肌,术前需评估肛门功能。术后使用美沙拉嗪栓预防感染,疼痛明显时可短期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
肛瘘患者应保持每日规律排便,便秘时可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软化粪便。避免长时间骑车或骑马等压迫肛门的活动。术后3个月内定期复查,观察是否有复发迹象。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等促进组织修复,适量增加燕麦、红薯等膳食纤维摄入。出现发热、剧烈疼痛或脓性分泌物增多时需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