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引起的肠梗阻怎么办
阑尾炎引起的肠梗阻可通过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液、抗生素治疗、手术切除阑尾、肠粘连松解等方式治疗。阑尾炎引起的肠梗阻通常由阑尾化脓穿孔、局部炎症粘连、肠管血运障碍、粪石堵塞、腹腔脓肿压迫等原因引起。
1、禁食胃肠减压
急性期需立即禁食并通过鼻胃管进行胃肠减压,减少肠内容物积聚。胃肠减压能缓解腹胀呕吐,降低肠腔内压力。操作时需监测引流液性状和量,防止电解质紊乱。该措施适用于所有机械性肠梗阻早期,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
2、静脉补液
建立静脉通道补充水电解质,纠正脱水及酸碱失衡。肠梗阻会导致大量体液丢失入第三间隙,每日补液量常需3000-5000ml。需监测中心静脉压和尿量调整输液速度,必要时输注血浆或白蛋白维持有效循环血量。
3、抗生素治疗
需使用广谱抗生素控制腹腔感染,常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等。抗生素需覆盖肠道杆菌和厌氧菌,疗程通常持续至术后3-5天。严重感染可联合使用注射用美罗培南等碳青霉烯类药物。
4、手术切除阑尾
急诊阑尾切除术是根本治疗手段,可采用开腹或腹腔镜手术。术中需清除腹腔脓液,探查远端肠管是否坏死。对于化脓穿孔型阑尾炎,需放置腹腔引流管。术后需继续抗感染治疗,肠功能恢复后逐步过渡到流质饮食。
5、肠粘连松解
术中发现肠管粘连需仔细分离,解除梗阻部位。对缺血坏死肠段需行肠切除吻合术,广泛粘连者可放置肠排列管预防再梗阻。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有助于肠蠕动恢复,严重粘连病例可术后使用透明质酸钠凝胶等防粘连制剂。
患者恢复期需循序渐进调整饮食,从流质过渡到低渣半流质,避免进食辛辣刺激及产气食物。术后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腹部超声。出现持续发热、腹痛加剧或排便异常需及时复诊。日常注意预防肠道感染,保持规律作息以增强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