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鹅口疮?与口腔溃疡一样吗
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疾病,与口腔溃疡是两种不同的疾病。鹅口疮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斑块,常见于婴幼儿、免疫力低下者;口腔溃疡则是口腔黏膜的浅表性溃疡,多与局部创伤、免疫因素有关。两者在病因、症状及治疗上均有明显差异。
1、病因差异
鹅口疮由白色念珠菌过度增殖导致,常见于长期使用抗生素、激素或免疫功能缺陷者。口腔溃疡的病因复杂,可能与机械损伤、维生素缺乏、精神压力或自身免疫反应相关,如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2、症状区别
鹅口疮的典型表现为颊黏膜、舌面等部位出现乳白色伪膜样斑块,擦除后可见充血创面,可能伴轻微疼痛。口腔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凹陷溃疡,表面覆盖黄色假膜,周围红肿,疼痛明显,影响进食。
3、易感人群
鹅口疮好发于新生儿、HIV感染者、糖尿病患者等免疫力低下群体。口腔溃疡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青少年和青年人群更为常见,女性发病率略高。
4、治疗方法
鹅口疮需抗真菌治疗,如制霉菌素混悬液局部涂抹或氟康唑口服。口腔溃疡通常采用对症处理,如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消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愈合,严重者可短期使用曲安奈德口腔软膏。
5、预防措施
预防鹅口疮需注意口腔卫生,避免滥用抗生素,婴幼儿奶具应定期消毒。口腔溃疡患者应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补充维生素B族,保持规律作息以调节免疫功能。
鹅口疮与口腔溃疡的鉴别需结合临床表现和病史,若口腔病变持续不愈或反复发作,建议及时就诊口腔黏膜科。日常保持均衡饮食,适量摄入酸奶等含益生菌食物有助于维持口腔菌群平衡,避免过硬或过烫食物减少黏膜损伤风险。哺乳期母亲需注意乳头清洁,避免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