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骨盆测量
骨盆测量可通过临床触诊、骨盆外测量、骨盆内测量、影像学检查等方式进行,主要用于评估产妇分娩条件或诊断骨盆异常疾病。
1、临床触诊
医生通过双手触诊耻骨联合、坐骨结节等骨性标志,初步判断骨盆入口横径、前后径等数据。触诊可快速筛查明显骨盆狭窄,但精确度有限,需结合其他测量方法。
2、骨盆外测量
使用骨盆测量仪测量髂棘间径、髂嵴间径等外部径线。髂棘间径正常值为23-26厘米,反映骨盆入口横径;髂嵴间径正常值为25-28厘米,评估中骨盆横径。外测量操作简便但受软组织厚度影响。
3、骨盆内测量
经阴道测量对角径、坐骨棘间径等内部径线。对角径≥11.5厘米提示骨盆入口无狭窄,坐骨棘间径≥10厘米说明中骨盆正常。内测量准确性高但需消毒操作,可能引起不适。
4、影像学检查
X线骨盆测量可精确计算各平面径线,CT三维重建能评估骨盆立体结构。影像学适用于复杂骨盆畸形评估,但存在辐射风险,孕妇需谨慎选择。
5、动态评估
分娩时通过胎头下降试验、产程进展等动态观察头盆关系。若胎头能顺利入盆且产程正常,提示骨盆条件良好。动态评估结合静态测量可提高判断准确性。
备孕或妊娠期女性应定期进行产检,发现骨盆异常需提前制定分娩方案。日常可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力量,避免长期跷二郎腿或穿高跟鞋等影响骨盆姿势的行为。若存在先天性骨盆畸形或外伤史,建议孕前咨询产科医生评估分娩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