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牙龈上长小白点怎么办
婴儿牙龈上长小白点可能是马牙或鹅口疮,可通过观察口腔卫生、调整喂养方式、局部清洁护理、使用抗真菌药物、就医检查等方式处理。马牙通常由上皮细胞堆积引起,鹅口疮多与白色念珠菌感染有关。
1、观察口腔卫生
家长需每日检查婴儿口腔黏膜,若小白点呈珍珠样凸起且无红肿,多为马牙,属于生理现象。哺乳后可用纱布蘸温水轻拭牙龈,避免奶渍残留刺激黏膜。注意观察小白点是否在2-3周内自行消退,期间无须特殊处理。
2、调整喂养方式
母乳喂养时母亲应清洁乳头,奶粉喂养需彻底消毒奶瓶奶嘴。鹅口疮患儿可能出现拒食现象,可将喂养间隔缩短至2-3小时一次,避免过烫食物。使用硅胶指套牙刷按摩牙龈,有助于缓解出牙期不适感。
3、局部清洁护理
针对鹅口疮,可用2%碳酸氢钠溶液浸湿棉签擦拭白斑处,每日3-4次。马牙禁忌强行挑破或摩擦,以免引发感染。护理前后需洗净双手,婴儿专用毛巾应高温消毒并单独存放,防止交叉感染。
4、使用抗真菌药物
确诊鹅口疮后,医生可能开具制霉菌素混悬液,每次1ml涂于患处,每日4次。或选用克霉唑口腔贴片,每日1次粘贴于黏膜。严重者需配合口服氟康唑颗粒,但所有药物均须严格遵医嘱使用,家长不可自行增减药量。
5、就医检查
若白点扩散至颊黏膜或伴随发热、腹泻,需排查疱疹性口炎等疾病。口腔科医生会通过刮片镜检确认病原体,必要时进行血常规检查。早产儿或免疫力低下婴儿出现白点,应优先排除先天性念珠菌病的可能。
日常需保持婴儿手部清洁,定期更换安抚奶嘴。哺乳期母亲应减少高糖饮食,避免诱发真菌感染。出牙期可提供冷藏牙胶缓解牙龈肿胀,但须注意清洁消毒。发现白点持续增大、渗血或婴儿哭闹拒食时,应及时到儿科或口腔科就诊,避免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