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桥是怎么回事
心肌桥可能由冠状动脉发育异常、心肌收缩力增强、血管内皮功能障碍、遗传因素、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介入治疗、外科手术、定期随访等方式干预。
1、冠状动脉发育异常
冠状动脉通常走行于心外膜下脂肪组织中,若胚胎期发育异常导致部分冠状动脉被心肌纤维覆盖,形成心肌桥。该段血管在心脏收缩期受压可能引发胸痛,静息时多无症状。无须特殊治疗,但需避免剧烈运动。
2、心肌收缩力增强
交感神经兴奋或肥厚型心肌病导致心肌收缩力增强时,会加重心肌桥对血管的压迫。患者可能出现劳力性心绞痛,心电图可见ST段压低。建议控制血压并避免服用增强心肌收缩力的药物。
3、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心肌桥段血管因周期性受压易出现内皮损伤,导致血管舒张功能异常。可伴随冠状动脉痉挛,表现为静息性胸痛。可遵医嘱使用硝酸甘油片、盐酸地尔硫卓缓释胶囊改善症状。
4、遗传因素
部分心肌桥患者存在家族聚集现象,可能与结缔组织发育相关基因突变有关。此类患者多合并二尖瓣脱垂等先天异常。建议直系亲属进行心脏超声筛查。
5、动脉粥样硬化
心肌桥近端血管因血流剪切力变化更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能引发急性冠脉综合征。需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进行二级预防,严重狭窄时考虑支架植入术。
心肌桥患者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限制动物内脏及油炸食品。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避免竞技性运动。戒烟并控制体重指数在24以下,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出现持续性胸痛或晕厥应立即就医,术后患者需每3-6个月复查冠状动脉CT或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