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窝组织炎与丹毒的鉴别
蜂窝组织炎与丹毒均属于细菌性皮肤感染,但致病菌、病变深度及临床表现存在差异。蜂窝组织炎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累及皮下疏松结缔组织;丹毒则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真皮层淋巴管所致。两者可通过病原体差异、病变范围、皮损特征、全身症状、并发症风险等维度进行鉴别。
1、病原体差异
蜂窝组织炎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混合感染,偶见厌氧菌参与;丹毒则几乎均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单一感染引发。丹毒患者常有足癣、皮肤皲裂等链球菌入侵门户,而蜂窝组织炎多继发于外伤、溃疡或手术切口。
2、病变范围
蜂窝组织炎病变边界模糊,呈弥漫性向四周扩散,可深达筋膜层;丹毒则表现为界限清楚的鲜红色斑块,因局限于真皮淋巴管网,病变隆起明显且边缘呈地图样隆起。丹毒好发于下肢及面部,蜂窝组织炎可发生于任何皮肤破损部位。
3、皮损特征
丹毒皮损呈火红色伴光泽,触诊有灼热感但无显著凹陷性水肿,可见特征性淋巴管炎红线;蜂窝组织炎表现为暗红色肿胀,皮肤呈橘皮样改变,按压可见凹陷,严重时出现水疱或血疱。丹毒罕见化脓,蜂窝组织炎易形成脓肿。
4、全身症状
丹毒起病急骤,常伴寒战、高热等全身中毒症状,体温可达40℃;蜂窝组织炎发热程度相对较轻,但更易出现局部淋巴结肿痛。两者均需警惕败血症风险,但丹毒更易复发,尤其下肢丹毒反复发作可导致象皮肿。
5、并发症风险
蜂窝组织炎可能进展为坏死性筋膜炎或脓毒性血栓性静脉炎,需警惕筋膜室综合征;丹毒并发症主要为淋巴水肿和慢性溃疡。实验室检查中,丹毒患者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滴度常升高,蜂窝组织炎则以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
患者出现皮肤红肿热痛时应避免自行挤压或热敷,保持患肢抬高。丹毒患者需彻底治疗足癣等诱因,蜂窝组织炎合并糖尿病者需严格控制血糖。两者均需足疗程抗生素治疗,丹毒首选青霉素类,蜂窝组织炎可能需要覆盖葡萄球菌的广谱抗生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出现皮肤坏死、水疱迅速扩大或意识改变,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