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应对幼儿急疹
幼儿急疹可通过物理降温、补液护理、观察症状、避免刺激、及时就医等方式应对。幼儿急疹通常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或7型感染引起,表现为突发高热和皮疹。
1、物理降温
幼儿急疹发热期体温可能超过39摄氏度,可采用温水擦浴或退热贴物理降温。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敷,防止皮肤刺激或寒战。保持室温22-24摄氏度,穿着宽松棉质衣物。若体温持续不降,需考虑药物干预。
2、补液护理
高热易导致脱水,应少量多次补充口服补液盐或母乳。观察尿量及口唇湿润度,每日排尿不少于6次。避免饮用含糖饮料,可适量给予苹果汁稀释液。出现嗜睡或尿量明显减少时需警惕脱水加重。
3、观察症状
皮疹通常在高热消退后出现,呈玫瑰色斑丘疹,始发于躯干后蔓延至四肢。注意是否伴随咳嗽、腹泻或惊厥等异常表现。记录发热与出疹时间节点,就诊时向医生详细描述病情变化过程。
4、避免刺激
出疹期间禁用肥皂清洗患处,沐浴水温控制在37摄氏度以下。修剪患儿指甲防止抓伤,选择无荧光剂洗衣液清洗衣物。暂停添加新辅食,忌食海鲜等易致敏食物。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哭闹诱发不适。
5、及时就医
若发热超过72小时未退或出现喷射性呕吐、意识模糊需立即就诊。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降低,必要时进行病毒抗体检测。需与风疹、麻疹等发热伴皮疹疾病鉴别,排除细菌感染并发症。
幼儿急疹康复期需保证充足睡眠,逐步恢复日常饮食但避免油腻食物。皮疹消退后可能出现短暂色素沉着,无须特殊处理。家长应密切观察2周内是否出现二次发热,定期测量体温并记录。保持居室通风换气,患儿用品单独清洗消毒。恢复期间暂缓疫苗接种,待免疫功能完全恢复后再行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