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患者应该怎么照顾
心脏病患者可通过调整饮食、规律服药、适度运动、监测体征、心理疏导等方式进行综合护理。心脏病通常由冠状动脉病变、高血压、代谢异常等因素引起,需长期规范管理。
1、调整饮食
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避免腌制食品。增加深海鱼类、燕麦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每日蔬菜水果摄入不少于500克。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减少油炸食品。合并糖尿病患者需同步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
2、规律服药
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血栓,硝酸异山梨酯片缓解心绞痛,阿托伐他汀钙片调节血脂。避免自行调整剂量,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出现牙龈出血、肌肉酸痛等不良反应时需及时就医。
3、适度运动
选择步行、太极拳等低强度有氧运动,每周3-5次,每次20-30分钟。运动时心率控制在220-年龄×60%以下。避免清晨低温时段运动,运动前后各进行5分钟热身与放松。出现胸闷气促立即停止活动。
4、监测体征
每日晨起空腹测量血压,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定期检测空腹血糖与血脂水平。记录静息状态下每分钟脉搏次数,异常波动超过15次时需警惕。夜间睡眠采用左侧卧位减轻心脏负荷。
5、心理疏导
通过正念冥想缓解焦虑情绪,每日练习10-15分钟。参加心脏康复患者互助小组,避免长期独处。家属应避免在患者面前讨论负面事件。抑郁症状持续两周以上需寻求专业心理干预。
保持卧室温度在20-24摄氏度,睡眠时间不少于7小时。外出时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等急救药物,避免前往高原或极端气候地区。每3-6个月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复查,合并其他慢性病患者需缩短随访间隔。戒烟并避免二手烟环境,限制酒精摄入每日不超过2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