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骨折该怎么治疗
脚踝骨折可通过手法复位、石膏固定、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脚踝骨折通常由外伤、骨质疏松、运动损伤、高处坠落、交通事故等原因引起。
1、手法复位
适用于无明显移位的稳定性骨折。医生通过专业手法将骨折端对齐,恢复骨骼正常解剖位置。操作前需局部麻醉减轻疼痛,复位后需配合影像学检查确认对位情况。若复位失败或存在软组织嵌顿,需考虑其他治疗方式。
2、石膏固定
复位后采用石膏托或管型石膏外固定4-6周。固定范围需超过骨折部位上下关节,保持踝关节功能位。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痂形成情况,避免固定过紧影响血运或过松导致移位。拆除石膏后可能出现关节僵硬,需逐步进行功能锻炼。
3、药物治疗
可遵医嘱使用骨肽注射液促进骨愈合,塞来昔布胶囊缓解肿胀疼痛,碳酸钙D3片改善骨质疏松。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调整剂量。合并开放性骨折时需加用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预防感染,用药期间监测肝肾功能。
4、手术治疗
对于粉碎性骨折或合并韧带损伤者,需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常用钢板螺钉系统或髓内钉固定,术中同步处理关节面塌陷。术后早期需抬高患肢减轻水肿,2周后拆线并开始被动关节活动。术后6-8周视骨愈合情况逐步负重。
5、康复训练
拆除固定后开展踝泵运动、抗阻训练等康复治疗,配合超声波或红外线理疗改善局部循环。训练强度需循序渐进,从非负重活动过渡到完全负重。康复期间可穿戴护踝支具提供保护,避免二次损伤。整个康复周期通常需要3-6个月。
治疗期间需保持高蛋白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早期避免患肢负重,使用拐杖辅助行走。定期复查观察骨折愈合进度,若出现石膏松动、患肢麻木或剧烈疼痛需及时就医。康复阶段可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逐步恢复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