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长期服用利尿药有什么危害
长期服用利尿药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肾功能损害、血糖异常、尿酸升高及体位性低血压等危害。利尿药是高血压治疗的常用药物,但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和监测指标。
1、电解质紊乱
噻嗪类和袢利尿剂会促进钠、钾、镁等电解质排泄,长期使用可能引发低钾血症,表现为肌无力、心律失常。严重低钾可能诱发室性心动过速。螺内酯等保钾利尿剂则可能导致高钾血症,需定期检测血钾水平。
2、肾功能损害
过度利尿可能减少肾血流量,导致血肌酐升高。原有肾功能不全者更易出现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长期使用吲达帕胺等药物时,需每3-6个月监测肾功能。
3、血糖异常
氢氯噻嗪可能通过抑制胰岛素分泌升高血糖,糖尿病前期患者使用后新发糖尿病概率增加。建议用药期间每半年检测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
4、尿酸升高
利尿剂会竞争性抑制尿酸排泄,长期使用可能诱发痛风发作。原有高尿酸血症患者可考虑换用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等复方制剂。
5、体位性低血压
呋塞米等强效利尿剂可能导致血容量不足,老年患者易出现站立时头晕目眩。建议清晨服药后保持坐位休息,避免突然改变体位。
高血压患者使用利尿药期间应保持每日饮水量1500-2000毫升,适量补充香蕉、橙子等富钾食物,避免剧烈运动和高温环境。定期监测血压、电解质、肾功能等指标,出现肌痉挛、心悸等症状时及时就医。联合用药时需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利尿药种类,防止药物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