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爆裂性骨折
爆裂性骨折是指椎体受到垂直轴向暴力后发生的粉碎性骨折,常伴随骨块向四周移位和椎管侵占。
爆裂性骨折多由高处坠落、车祸撞击等垂直暴力导致,椎体在受压后发生粉碎性破裂,骨折块可能向后方突入椎管压迫脊髓。典型表现为伤处剧烈疼痛、活动受限,若合并神经损伤可出现肢体麻木、肌力下降甚至瘫痪。影像学检查可见椎体高度丢失、椎弓根间距增宽及骨块移位。根据Denis分类可分为A型仅前柱损伤至E型三柱合并椎间盘损伤,稳定性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是评估关键。
部分轻微爆裂性骨折可通过卧床制动、支具固定等保守治疗恢复,但合并椎管侵占超过50%或神经症状进行性加重时,需行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需配合康复训练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此类骨折的预后与损伤平面、脊髓受累程度密切相关,胸腰段骨折合并完全性脊髓损伤者功能恢复较差。
发生爆裂性骨折后应严格卧床避免二次损伤,使用硬板床保持脊柱中立位,翻身时采用轴线翻身法。恢复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腰背肌等长收缩训练,逐步增加关节活动度。饮食需保证充足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如牛奶、鱼类、深绿色蔬菜等,必要时补充骨化三醇软胶囊或碳酸钙D3片。定期复查影像学评估骨折愈合情况,神经功能异常者需持续进行电刺激、针灸等康复治疗。避免提重物及剧烈运动,乘坐交通工具时系好安全带预防外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