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子的常见用法有哪些
千金子的常见用法主要有内服煎汤、研末入丸散、外用捣敷或煎水熏洗。千金子为大戟科植物续随子的干燥成熟种子,具有逐水消肿、破血消癥等功效,需严格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1、内服煎汤
千金子可配伍其他中药煎汤内服,常用于治疗水肿胀满、二便不通等症。使用时需将种子去壳取仁捣碎,常用量为1-2克,因其毒性较强,须由中医师根据病情调整配伍和剂量。典型方剂如圣济总录续随子丸,需配合牵牛子、甘遂等药物共同使用。
2、研末入丸散
将千金子仁研成细粉后制成丸剂或散剂,可缓解其对胃肠道的直接刺激。常见于治疗血瘀经闭、癥瘕积聚等病症,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续随子丸。该用法能控制药物释放速度,但仍需注意可能引起恶心、腹痛等不良反应。
3、外用捣敷
新鲜千金子仁捣烂后外敷患处,可用于疥癣、顽癣等皮肤病症。其油性成分对皮肤有刺激性,需避免接触健康皮肤,敷药时间不宜超过4小时。临床常与硫黄、雄黄等配伍使用,如医宗金鉴所载外敷方。
4、煎水熏洗
千金子煎煮后用药液熏洗患处,适用于关节肿痛、跌打损伤等情况。此法通过皮肤吸收发挥活血消肿作用,可减轻口服带来的毒性风险。通常配伍红花、伸筋草等药物,水温应控制在40℃以下以防烫伤。
5、炮制减毒
千金子常通过去油制霜法降低毒性,即压榨去除部分脂肪油后制成松散粉末。炮制后药性较缓和,适用于体弱患者,如本草纲目记载的续随子霜。该用法仍需严格控制剂量,孕妇及体虚者禁用。
使用千金子期间应禁食辛辣油腻食物,避免加重胃肠刺激。若出现呕吐、腹泻等中毒症状需立即停用并就医。该药不宜长期连续使用,治疗水肿时需监测电解质平衡。外用时如出现皮肤红肿瘙痒应及时清洗,过敏体质者慎用。储存时需置于阴凉干燥处,防止油脂酸败影响药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