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肝硬化出血
肝硬化出血可通过药物止血、内镜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输血支持等方式治疗。肝硬化出血通常由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凝血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
1、药物止血
肝硬化出血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垂体后叶素注射液、生长抑素注射液等血管收缩药物减少门静脉血流,配合醋酸奥曲肽注射液抑制胃酸分泌。用药期间需监测血压、心率变化,警惕腹痛等不良反应。止血后仍需持续用药预防再出血。
2、内镜治疗
急诊胃镜下可实施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或胃底静脉组织胶注射术,直接封闭出血血管。术后需禁食24小时并静脉营养支持,1周后复查胃镜评估疗效。该方法对急性活动性出血有效率较高,但可能需重复进行。
3、介入治疗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通过建立肝内分流道降低门静脉压力,适用于药物和内镜治疗无效者。术后需长期抗凝并监测肝性脑病。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支架狭窄需再次干预。
4、手术治疗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或脾切除术适用于Child-Pugh分级A级患者,能有效控制出血但创伤较大。术后需密切观察腹腔引流液性状,预防感染和肝衰竭。终末期患者可考虑肝移植。
5、输血支持
急性大出血时需输注红细胞悬液维持血红蛋白浓度,配合新鲜冰冻血浆纠正凝血异常。输血量应根据失血量动态调整,避免过量输血加重门静脉高压。同时需补充维生素K改善凝血功能。
肝硬化出血患者治疗后应严格限制钠盐摄入,每日蛋白质摄入控制在每公斤体重1-1.5克,优先选择植物蛋白和乳清蛋白。可适量进食香蕉、土豆等富钾食物预防低钾血症,避免坚硬粗糙食物损伤消化道黏膜。恢复期需绝对禁酒,每3个月复查肝功能、血常规及胃镜,出现黑便或呕血需立即就医。适度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改善门静脉循环,但应避免增加腹压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