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佝偻病怎么治疗
宝宝佝偻病可通过补充维生素D、增加钙摄入、日光照射、药物治疗及定期监测等方式治疗。佝偻病通常由维生素D缺乏、钙磷代谢异常、遗传因素、早产或低体重、长期母乳喂养未补充维生素D等原因引起。
1、补充维生素D
维生素D缺乏是佝偻病的核心病因,需遵医嘱每日补充维生素D滴剂。婴儿出生后数日内应开始补充,足月儿每日400国际单位,早产儿或低体重儿需增加至800国际单位。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钙吸收,帮助骨骼矿化。常用药物包括维生素D3滴剂、维生素AD滴剂等,需避免与含镁药物同服。
2、增加钙摄入
钙摄入不足会加重佝偻病的骨骼改变。6个月以下婴儿可通过母乳或配方奶获取钙,6个月后逐步添加高钙辅食如酸奶、奶酪、豆腐等。严重缺钙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碳酸钙颗粒、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等钙剂,同时监测血钙水平以防过量。
3、日光照射
皮肤通过紫外线照射可合成维生素D,建议每日让宝宝在树荫或晨昏时段暴露面部和四肢10-15分钟。注意避免强烈阳光直射,6个月以下婴儿不宜使用防晒霜以免阻碍维生素D合成。北方冬季或阴雨季节需延长照射时间或增加补充剂剂量。
4、药物治疗
对于中重度佝偻病,医生可能开具大剂量维生素D突击疗法,如口服维生素D2软胶囊或肌注维生素D3注射液。合并低钙抽搐时需静脉补充葡萄糖酸钙注射液。遗传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需使用骨化三醇胶丸等活性维生素D类似物。
5、定期监测
治疗期间每1-3个月需复查血钙、磷、碱性磷酸酶及25羟维生素D水平,通过X线评估骨骼愈合情况。家长应记录宝宝头围、胸围、身高体重变化,观察方颅、肋骨串珠等体征是否改善。若出现多尿、呕吐等维生素D过量症状需立即就医。
家长需注意调整宝宝饮食结构,保证每日奶量达标,添加蛋黄、深海鱼等高维生素D食物。鼓励宝宝多爬行、站立以刺激骨骼发育,但避免过早负重行走。居住环境应保持通风采光,阴雨季节可选用紫外线灯辅助照射。定期儿童保健科随访直至骨骼畸形完全矫正,预防复发。
相关推荐
01:09
02:36
02:21
02:17
02: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