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性骨折是哪种
不稳定性骨折通常指骨折断端易发生移位或已发生移位的骨折类型,主要包括粉碎性骨折、螺旋形骨折、斜形骨折、伴有软组织损伤的开放性骨折等。
不稳定性骨折的特点是骨折断端缺乏稳定性,容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二次移位。这类骨折通常由高能量创伤导致,如车祸、高处坠落等。粉碎性骨折表现为骨折线呈多条且骨块碎裂,常见于四肢长骨。螺旋形骨折的骨折线呈螺旋状环绕骨干,多由扭转暴力引起。斜形骨折的骨折线与骨干长轴呈一定角度,断端接触面积小易滑动。开放性骨折伴随皮肤破损,骨折端暴露于外界,感染风险较高。
不稳定性骨折需要更严格的固定措施,通常采用手术内固定或外固定支架治疗。保守治疗如石膏固定可能无法维持复位效果,导致畸形愈合或延迟愈合。术后需定期复查影像学评估愈合情况,康复期需避免过早负重。部分严重不稳定性骨折可能合并血管神经损伤,需紧急处理。
不稳定性骨折患者应严格遵医嘱进行康复训练,早期以肌肉等长收缩为主,后期逐步增加关节活动度训练。饮食需保证充足钙质和蛋白质摄入,如牛奶、鱼肉、豆制品等,必要时补充维生素D。避免吸烟饮酒以免影响骨愈合,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出现红肿热痛等感染征象时及时就医。康复期间可使用拐杖或支具辅助活动,定期复查评估骨折愈合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