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肝性脑病怎么调理
丙肝一般是指丙型病毒性肝炎,多数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可以治愈。丙型病毒性肝炎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等途径感染。
1、血液传播
输入被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可能引起感染。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共用注射器、纹身或穿耳洞工具等也可能导致病毒传播。治疗上需遵医嘱使用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格卡瑞韦哌仑他韦片等抗病毒药物,同时避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
2、性接触传播
无保护性行为可能造成丙肝病毒传播,尤其存在多个性伴侣或性行为方式造成黏膜损伤时风险更高。感染者需使用避孕套降低传播风险,配偶或性伴侣应进行丙肝抗体筛查。确诊后需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胶囊等治疗方案。
3、母婴传播
感染丙肝病毒的孕妇可能在分娩过程中将病毒传染给新生儿。孕期需定期监测病毒载量,分娩时避免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新生儿出生后需进行丙肝抗体检测,若确诊感染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来迪派韦索磷布韦片等儿童适用药物治疗。
4、医源性感染
重复使用透析设备、未经规范消毒的内窥镜等医疗器械可能导致交叉感染。医疗机构需严格执行消毒规范,患者接受侵入性操作前应确认器械灭菌状态。发生职业暴露的医护人员需立即清洗伤口并检测抗体,必要时使用艾尔巴韦格拉瑞韦片进行暴露后预防。
5、其他途径
极少数情况下可能通过共用指甲剪、修脚工具等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保持个人卫生习惯,避免皮肤黏膜破损处接触他人血液可降低风险。若意外暴露于可疑血液,应及时清洗消毒并检测丙肝抗体,确诊后使用可洛派韦胶囊等药物治疗。
丙肝患者治疗期间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饮酒和肝毒性药物,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建议选择清蒸、炖煮等低脂烹饪方式,减少油炸食品摄入。每周进行3-5次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有助于改善肝功能。定期复查肝功能、HCV-RNA等指标,出现乏力加重、黄疸等症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