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粘连怎么检查出来
肠粘连可通过腹部触诊、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腹腔镜检查、病史询问等方式确诊。肠粘连通常由腹部手术、腹腔感染、腹部外伤、炎症性肠病、先天性因素等原因引起。
腹部触诊是初步判断肠粘连的常用方法,医生通过按压腹部检查是否有压痛、反跳痛或肌紧张,若触及条索状包块可能提示粘连存在。影像学检查包括腹部X线平片、超声、CT或磁共振成像,其中CT能清晰显示肠管排列异常、肠袢固定或肠管扩张等粘连征象,超声对浅表粘连有较高敏感性,磁共振成像适合评估复杂粘连情况。实验室检查主要观察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辅助判断是否存在感染性并发症。腹腔镜检查是诊断金标准,可直接观察粘连部位、范围及肠管蠕动情况,同时可进行粘连松解治疗。病史询问需重点关注既往腹部手术史、腹腔感染史或外伤史,结合症状如慢性腹痛、腹胀、排便异常等综合判断。
确诊肠粘连后应避免暴饮暴食,选择低纤维易消化食物如米粥、面条等,减少肠管负担;日常可进行适度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但需避开手术瘢痕区域;若出现急性腹痛、呕吐或停止排便排气等肠梗阻症状,须立即就医。术后患者应早期下床活动预防粘连加重,定期复查腹部影像学评估病情变化,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透明质酸钠等防粘连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