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痛经有什么危害
经常痛经可能引发慢性盆腔疼痛、贫血、焦虑抑郁等危害,严重时会影响生育功能。痛经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类,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干预。
1、慢性盆腔疼痛
长期痛经可能导致盆腔组织粘连或炎症反应持续存在,形成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这种疼痛在非经期也可能发作,常表现为下腹坠胀、腰骶酸痛,严重时会影响日常活动能力。妇科检查可能发现盆腔触痛或子宫活动度降低。
2、贫血风险
月经量过多伴随痛经时,铁元素流失可能超过膳食补充能力,逐渐导致缺铁性贫血。患者会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症状,血红蛋白检测值低于正常范围。长期贫血可能影响心肺功能与认知能力。
3、情绪障碍
周期性疼痛刺激会升高应激激素水平,部分患者出现经前期烦躁、经期焦虑或抑郁症状。情绪问题与疼痛形成恶性循环,严重时需要心理干预。青少年患者可能出现学校适应障碍或社交回避。
4、生育功能受损
继发性痛经若由子宫内膜异位症或腺肌症引起,可能造成输卵管粘连、卵巢功能异常。这些病理改变会降低受孕概率,增加流产风险。部分患者需要辅助生殖技术干预。
5、生活质量下降
每月持续数日的疼痛会导致工作学习效率降低,睡眠质量变差,运动锻炼受限。长期服用止痛药可能引发胃肠不适,部分患者因疼痛回避正常社交活动。
建议痛经患者记录月经周期与疼痛特点,避免经期剧烈运动或生冷饮食,可尝试热敷下腹部缓解症状。继发性痛经需完善妇科超声等检查,明确病因后可采用短效避孕药、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等医疗干预。疼痛严重影响生活或伴随异常出血时,应及时到妇科就诊排查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