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吃了螃蟹怎么办
孕妇少量食用新鲜且充分加热的螃蟹通常不会造成严重影响,但需密切观察有无过敏或胃肠不适反应。螃蟹可能携带寄生虫或细菌,过量食用可能诱发宫缩或腹泻。
螃蟹富含优质蛋白和微量元素,适量食用有助于补充孕期营养。但甲壳类水产品易滋生副溶血性弧菌等病原体,若加热不彻底可能引发急性胃肠炎,表现为腹痛、呕吐等症状。部分孕妇对蟹肉中的异种蛋白过敏,可能出现皮肤瘙痒、嘴唇肿胀等过敏反应。螃蟹性寒凉,传统医学认为过量食用可能刺激子宫平滑肌。现代医学证实蟹黄中较高含量的胆固醇和嘌呤,可能加重妊娠期高血压或痛风风险。
若食用后出现下腹紧缩感、阴道流血等先兆流产症状,或持续腹泻超过6小时,需立即就医。既往有习惯性流产史、慢性胃肠疾病或海鲜过敏史的孕妇应完全避免食用。误食死蟹或未熟蟹肉后出现发热、水样便等食物中毒表现时,需进行大便常规和血常规检查。
建议孕妇保持饮食多样化,每周水产类摄入量控制在300-500克,优先选择三文鱼等低汞鱼类。食用海鲜后出现异常症状时,可先饮用温盐水补充电解质,避免自行服用止泻药物。日常注意记录胎动变化,避免生冷食物与螃蟹同食。妊娠中晚期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通过胎心监护和超声评估胎儿状况。若需明确过敏原,可在产后进行皮肤点刺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