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可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关节液分析及诊断标准综合判断。主要依据包括晨僵、关节肿胀、血清学标志物异常、X线改变等特征。
1、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为对称性小关节肿痛,以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和腕关节受累为主。晨僵持续时间超过1小时具有诊断意义,可能伴随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关节外表现包括类风湿结节、间质性肺病等。
2、实验室检查
血清类风湿因子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检测是重要指标,阳性结果支持诊断。炎症指标如C反应蛋白、血沉常升高。需注意约30%患者血清学检查呈阴性。
3、影像学检查
X线早期可见关节周围骨质疏松和软组织肿胀,进展期出现关节间隙狭窄和骨侵蚀。超声和MRI能更早发现滑膜增生和骨髓水肿,对早期诊断更具敏感性。
4、关节液分析
穿刺抽取关节液可见浑浊黏度降低,白细胞计数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需排除感染性和晶体性关节炎,该检查对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5、诊断标准
采用2010年ACR/EULAR分类标准,从关节受累情况、血清学、急性期反应物和症状持续时间四个维度评分,累计≥6分可确诊。需排除银屑病关节炎等其他疾病。
确诊后应避免关节受凉和过度劳累,建议选择游泳等低冲击运动维持关节活动度。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和钙质摄入,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担。定期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出现发热或感染症状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