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气初期什么症状脚气怎么治
脚气初期主要表现为脚趾间瘙痒、脱皮、水疱等症状,可通过保持足部干燥、外用抗真菌药物等方式治疗。脚气通常由真菌感染引起,常见于潮湿闷热环境或免疫力低下人群。
1、瘙痒脱皮
脚气初期最常见症状是脚趾缝出现持续性瘙痒,伴随细小鳞屑脱落。瘙痒在夜间或受热后加重,抓挠后可能出现皮肤破损。此时需避免搔抓,可每日用温水清洗后涂抹联苯苄唑乳膏等抗真菌药物。
2、水疱糜烂
部分患者会在足弓或脚趾侧面出现米粒大小水疱,疱壁厚且不易破裂,破溃后形成糜烂面并有渗液。这种情况需保持创面干燥,可配合使用硝酸咪康唑散剂辅助吸湿,同时穿透气棉袜。
3、角质增厚
足跟或足缘可能出现局部皮肤增厚、粗糙,表面有环状鳞屑。这与真菌刺激角质细胞过度增生有关,可睡前厚涂水杨酸软膏软化角质,次日再使用特比萘芬喷雾剂。
4、异味产生
真菌代谢产物会导致特殊酸臭味,尤其在穿封闭鞋袜后明显。除药物治疗外,建议每日更换鞋袜并用紫外线烘鞋器消毒,避免与他人共用拖鞋等物品。
5、继发感染
抓破的皮肤可能继发细菌感染,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此时需就医进行脓液培养,可能需要联用莫匹罗星软膏等抗生素,严重者需口服伊曲康唑胶囊。
日常需选择透气性好的鞋子,避免长时间穿橡胶靴或运动鞋。洗脚后彻底擦干趾缝,定期用白醋兑水泡脚改变皮肤pH值。家庭成员有感染者应分开使用洗脚盆和毛巾,公共场所尽量不赤脚行走。若症状持续2周无改善或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应及时到皮肤科就诊进行真菌镜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