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可怕吗
心力衰竭是一种需要重视但可控制的疾病,及时规范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
心力衰竭指心脏泵血功能无法满足机体代谢需求的病理状态,其严重程度与基础病因、并发症及治疗依从性密切相关。早期患者通过限盐、利尿剂如呋塞米片、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缓释片等药物干预,配合有氧运动康复,多数可维持稳定生活质量。若合并严重心律失常或结构性心脏病,可能需要植入心脏再同步化起搏器或进行瓣膜修复手术。疾病进展至终末期时可能出现顽固性水肿、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此时需加强氧疗并考虑心脏移植评估。
部分急性发作如急性肺水肿或心源性休克属于危急重症,需立即抢救。但多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通过长期管理,5年生存率可达较高水平。妊娠、感染、过量输液等诱因控制不当可能导致病情急剧恶化,需密切监测体重和尿量变化。
心力衰竭患者日常需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擅自调整剂量;每日限盐不超过5克,记录出入水量;选择步行、太极等低强度运动;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预防感染;保持情绪稳定,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出现脚踝水肿加重、夜间不能平卧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