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乙肝疫苗不良反应有哪些
新生儿乙肝疫苗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局部红肿、低热、食欲减退、轻微腹泻、嗜睡等。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有效手段,不良反应多为轻微且短暂,通常无须特殊处理。
1、局部红肿
接种部位可能出现红肿、硬结或疼痛,通常与疫苗刺激局部组织有关。建议家长保持注射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抓挠或热敷。红肿多在1-3天内自行消退,若持续加重需就医。
2、低热
部分新生儿可能出现37.5-38.5℃的低热,属于疫苗激活免疫系统的正常反应。家长可适当减少包裹衣物,监测体温变化。若体温超过38.5℃或持续超过24小时,应及时就诊。
3、食欲减退
短暂性哺乳量减少可能与接种后不适感有关。建议家长少量多次喂养,观察新生儿精神状态。若拒奶超过12小时或伴有呕吐,需警惕其他疾病可能。
4、轻微腹泻
偶见大便次数增多或性状变稀,通常不伴随脱水症状。家长需注意臀部护理,预防尿布疹。若出现血便、持续水样便或脱水表现,应立即就医。
5、嗜睡
接种后24小时内可能出现睡眠时间延长,但易被唤醒且清醒时反应正常。家长需与异常嗜睡鉴别,若伴随意识障碍、肌张力改变等神经系统症状,需紧急医疗干预。
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家长应密切观察48小时内的反应。保持适宜室温,避免过度包裹;哺乳母亲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发现异常哭闹、皮疹扩散或呼吸困难等严重过敏反应时,需立即送医。日常护理中注意记录不良反应持续时间与程度,为后续疫苗接种提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