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踝骨折100天后应如何做康复锻炼
三踝骨折100天后可通过踝泵运动、抗阻训练、平衡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负重行走等方式进行康复锻炼。三踝骨折通常由高处坠落、运动损伤、交通事故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随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1、踝泵运动
踝泵运动有助于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患者取平卧位,缓慢做踝关节背伸和跖屈动作,每组重复10-15次,每日进行3-5组。早期训练时动作幅度不宜过大,避免引起剧烈疼痛。若训练后出现踝关节明显肿胀,可配合冰敷缓解症状。
2、抗阻训练
抗阻训练能够增强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稳定性。可使用弹力带进行踝关节内翻、外翻训练,初始阶段选择低阻力弹力带,每组动作重复8-12次,每日训练2-3组。训练过程中需保持动作缓慢,避免突然发力导致肌肉拉伤。训练后出现肌肉酸痛属于正常现象,通常48小时内可自行缓解。
3、平衡训练
平衡训练有助于恢复本体感觉,改善步态稳定性。初期可尝试单腿站立训练,每次维持10-30秒,每日练习3-5次。随着平衡能力提升,可进阶至平衡垫或软垫上训练。训练时需有扶手或墙壁作为保护,防止跌倒造成二次损伤。若出现明显眩晕或关节不稳,应立即停止训练。
4、关节活动度训练
关节活动度训练能预防关节粘连,恢复踝关节正常活动范围。可采用坐位踝关节画圈训练,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进行10-15次,每日练习2-3组。训练前可进行热敷或温水浸泡,有助于放松软组织。训练过程中如听到关节弹响但无疼痛,通常属于正常现象;若伴随疼痛需及时停止训练。
5、负重行走
负重行走是恢复日常功能的重要阶段,需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循序渐进。初期可使用拐杖辅助部分负重行走,逐渐过渡至完全负重。建议选择平坦路面行走,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行走时需穿戴具有足弓支撑的硬底鞋,避免穿拖鞋或软底鞋。如行走后出现持续疼痛或肿胀加重,应减少负重时间并及时复查。
康复锻炼期间应定期复查X线片评估骨折愈合情况,避免过早进行高强度训练。日常饮食需保证充足钙质和优质蛋白摄入,如牛奶、鱼肉、豆制品等,有助于骨骼修复。夜间睡眠时可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减少晨起肿胀。若锻炼过程中出现持续疼痛、关节僵硬或活动度明显受限,建议及时就医进行专业康复评估。康复后期可逐步加入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但半年内应避免篮球、足球等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