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鼻中隔-鼻甲粘连的原因
鼻中隔-鼻甲粘连可能由鼻腔手术史、慢性鼻炎、鼻部外伤、鼻腔感染、鼻腔结构异常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鼻塞、头痛、嗅觉减退等症状。
1、鼻腔手术史
既往接受过鼻中隔矫正术或鼻甲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过程中可能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导致鼻中隔与鼻甲黏膜异常黏连。这类粘连多发生在术后3-6个月,需通过鼻内镜检查确诊。治疗可采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喷雾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缓解炎症,严重者需行粘连分离术。
2、慢性鼻炎
长期过敏性鼻炎或肥厚性鼻炎患者,鼻甲黏膜持续充血肿胀,与鼻中隔反复摩擦接触,最终形成纤维性粘连。患者常伴有持续性鼻塞、黏脓性分泌物。治疗需控制原发病,使用盐酸氮卓斯汀鼻喷雾剂抗过敏,配合生理盐水鼻腔冲洗。
3、鼻部外伤
面部撞击伤可能导致鼻中隔偏曲合并鼻甲骨折,骨折端愈合时产生异常瘢痕粘连。此类患者多有明确外伤史,可能伴随鼻梁畸形。早期可通过鼻骨复位术预防粘连,已形成者需手术分离并放置防粘连隔膜。
4、鼻腔感染
结核、梅毒等特殊感染或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化脓性鼻窦炎,可造成鼻腔黏膜广泛溃烂,愈合过程中发生跨解剖结构的粘连。需行病原学检查,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抗感染,配合黏液溶解剂如桉柠蒎肠溶软胶囊。
5、鼻腔结构异常
先天性鼻中隔偏曲或鼻甲过度发育者,解剖结构异常增加黏膜接触概率。这类患者往往自幼即有单侧鼻塞,青春期后症状加重。轻度可通过鼻用减充血剂如盐酸赛洛唑啉鼻用喷雾缓解,重度需手术矫正解剖异常。
预防鼻中隔-鼻甲粘连需保持鼻腔湿润,每日使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清洁,避免用力擤鼻;过敏性鼻炎患者应远离过敏原并规范用药;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按医嘱使用防粘连敷料;出现持续性鼻塞、分泌物带血等情况应及时就诊耳鼻喉科,通过鼻内镜评估粘连程度。日常可适当补充维生素A、C促进黏膜修复,但不可自行使用鼻腔减充血剂超过1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