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皮底下长小疙瘩是怎么回事
眼皮底下长小疙瘩可能是由睑腺炎、睑板腺囊肿、汗管瘤、粟丘疹、扁平疣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热敷、药物治疗、手术切除等方式处理。
1、睑腺炎
睑腺炎俗称麦粒肿,多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导致,表现为眼睑局部红肿热痛,可触及硬结。早期可用妥布霉素滴眼液控制感染,配合40℃左右温热毛巾湿敷5-10分钟,每日3-4次。若形成脓液需切开引流,避免自行挤压。
2、睑板腺囊肿
睑板腺囊肿即霰粒肿,因睑板腺排出受阻形成无痛性包块。较小囊肿可通过盐酸金霉素眼膏涂抹联合按摩促进吸收,较大囊肿需行霰粒肿刮除术。反复发作需排查是否存在维生素A缺乏或睑缘炎。
3、汗管瘤
汗管瘤是良性皮肤附属器肿瘤,与内分泌紊乱相关,表现为肤色或淡黄色半球形丘疹。通常无须治疗,影响美观时可选择二氧化碳激光或电灼术去除,术后需保持创面干燥避免感染。
4、粟丘疹
粟丘疹为表皮角质堆积形成的白色小囊肿,常见于新生儿或成人眼周。多数可自行消退,顽固性粟丘疹可用消毒针头挑除内容物,外涂红霉素软膏预防感染,注意操作时避开眼球。
5、扁平疣
扁平疣由HPV感染引起,表现为扁平丘疹表面粗糙。可局部应用维A酸乳膏调节角质代谢,或采用冷冻治疗破坏疣体。具有传染性,应避免搔抓导致自体接种扩散。
日常应注意眼部清洁,避免用不洁手揉眼,化妆时避开睑缘部位。饮食宜清淡,减少高糖高脂食物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和锌元素。若疙瘩持续增大、破溃渗液或伴随视力模糊,需及时至眼科就诊排查肿瘤性病变。夜间热敷后配合茶树精油棉片轻拭睑缘,有助于维持睑板腺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