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CT和PET-CT区别是什么
增强CT和PET-CT的主要区别在于成像原理、适用疾病和检查目的不同。增强CT通过注射造影剂观察组织结构变化,主要用于肿瘤、血管病变等形态学诊断;PET-CT通过放射性示踪剂显示代谢活性,常用于肿瘤分期、复发监测等功能代谢评估。
增强CT利用X射线断层扫描结合碘造影剂,可清晰显示血管分布、病灶血供及与周围组织关系。该技术对实质性器官病变敏感度高,能识别微小钙化或出血灶,常用于肝癌、肺栓塞等急重症评估。检查过程需关注肾功能及过敏风险,造影剂可能引发荨麻疹或甲状腺功能异常。设备普及度高,单次检查辐射量约为常规CT的1-2倍,检查时间通常控制在15-30分钟。
PET-CT采用氟代脱氧葡萄糖等示踪剂,通过探测细胞糖代谢异常定位病变。对早期肿瘤、转移灶和神经系统疾病具有独特优势,能发现传统影像难以检测的骨髓微转移。检查前需空腹控制血糖,示踪剂制备受回旋加速器限制,检查耗时约2小时且费用较高。辐射量主要来自示踪剂,相当于数次常规CT总和,孕妇及哺乳期女性禁用。结果解读需结合CT解剖定位与PET代谢信息,假阳性可能发生于炎症或生理性摄取增高区域。
两种技术可互补使用,增强CT侧重解剖细节,PET-CT突出功能信息。实际选择需根据临床指征、经济条件和医疗机构配置综合判断。检查后建议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泄,避免与婴幼儿密切接触,出现皮疹或心悸应及时就医。定期影像复查患者应记录累积辐射剂量,特殊人群需提前与医生沟通替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