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驼背可能由遗传因素、不良姿势、骨质疏松、脊柱病变、肌肉失衡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背部弯曲、肩部前倾、身高变矮等症状。
1、遗传因素
部分驼背与遗传有关,家族中存在脊柱发育异常或结缔组织疾病时,后代出现结构性驼背的概率可能增加。这类驼背通常在青少年时期开始显现,需通过专业矫形器具干预或手术矫正。
2、不良姿势
长期伏案工作、低头使用电子设备或坐姿不端正会导致姿势性驼背。背部肌肉长期处于拉伸状态,胸椎后凸逐渐加重。建议调整桌椅高度,每30分钟起身活动,进行扩胸运动和背部肌群锻炼。
3、骨质疏松
中老年人因骨量流失导致椎体压缩性骨折,可能引发驼背畸形。骨质疏松性驼背常伴随腰背疼痛、身高缩短。需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使用阿仑膦酸钠片、唑来膦酸注射液等抗骨吸收药物。
4、脊柱病变
强直性脊柱炎、休门氏病等疾病可破坏脊柱正常结构,形成固定性驼背。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需长期服用塞来昔布胶囊、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控制炎症,严重者需行脊柱截骨术。
5、肌肉失衡
胸肌紧张伴随背部肌群无力时,会牵拉肩胛骨前移形成圆肩驼背。可通过拉伸胸大肌、强化斜方肌下束等康复训练改善,必要时采用肉毒素注射缓解肌肉痉挛。
日常应保持正确坐立姿势,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办公设备,避免单肩背包或长期侧卧。青少年可进行游泳、引体向上等运动增强背部力量,中老年人建议定期骨密度检测。若驼背伴随疼痛、活动受限或进行性加重,需及时至骨科或康复科就诊,通过X线、MRI等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