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肿疼是怎么回事
脚肿疼可能由外伤、静脉回流障碍、痛风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心力衰竭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休息制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式缓解。
1、外伤
脚部受到撞击或扭伤可能导致局部软组织损伤,表现为肿胀疼痛并伴随皮下淤血。急性期可进行冰敷减少渗出,48小时后改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若疼痛持续加重需排除骨折可能。
2、静脉回流障碍
久站久坐或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会导致下肢静脉血液淤积,出现凹陷性水肿伴沉重感。建议穿戴医用弹力袜,睡眠时抬高患肢15-20厘米。严重者可能出现皮肤色素沉着或溃疡。
3、痛风性关节炎
血尿酸水平升高形成结晶沉积在关节,常于夜间突发第一跖趾关节红肿热痛。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秋水仙碱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苯溴马隆片等药物。需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
4、类风湿关节炎
自身免疫性疾病引发滑膜炎,表现为对称性小关节肿胀伴晨僵。甲氨蝶呤片、来氟米特片、塞来昔布胶囊等药物可控制病情进展。早期诊断对预防关节畸形至关重要。
5、心力衰竭
右心功能不全时体循环淤血会导致双下肢水肿,常伴有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需使用呋塞米片、螺内酯片等利尿剂减轻水钠潴留,同时控制原发心脏病。
日常应注意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建议每1-2小时活动下肢促进血液循环。控制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适度补充含钾食物如香蕉、菠菜等。选择透气性好的鞋袜,睡前可进行15分钟踝泵运动。若肿胀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发热、皮肤发红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深静脉血栓等严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