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和器质性心脏病的区别有哪些
功能性和器质性心脏病的区别主要在于病因、病理改变及治疗方式。功能性心脏病多由自主神经紊乱或心理因素引起,心脏结构无器质性损伤;器质性心脏病则存在明确的心脏结构或组织病变,如心肌梗死、瓣膜病等。
功能性心脏病通常表现为心悸、胸闷等主观症状,但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无异常发现。这类疾病多与情绪紧张、焦虑或过度劳累相关,治疗以心理疏导、生活方式调整为主,必要时可短期使用抗焦虑药物如劳拉西泮片、阿普唑仑片等。
器质性心脏病具有明确的解剖学或组织学异常,如冠状动脉狭窄、心肌肥厚、瓣膜钙化等。常见疾病包括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等。患者可能出现胸痛、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症状,需通过冠脉造影、心脏磁共振等确诊。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冠心病患者需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硝酸异山梨酯片,严重者需支架植入或搭桥手术。
无论功能性或器质性心脏病,均需保持规律作息、低盐低脂饮食,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波动。功能性心脏病患者可通过冥想、呼吸训练缓解症状;器质性疾病患者需严格遵医嘱用药并定期复查。若出现持续胸痛、晕厥等症状应立即就医,避免延误器质性心脏病的诊治时机。日常可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戒烟限酒,控制血压、血糖等基础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