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热的传播途径

传染科编辑 医学科普人
41次浏览

基孔肯雅热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主要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该病毒还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或血液接触传播,但概率较低。

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感染者后,病毒在蚊体内繁殖,再通过叮咬将病毒传播给健康人群。这两种蚊虫常见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多在白天活动,尤其清晨和傍晚叮咬频繁。病毒在蚊体内潜伏期为2-4天,此后蚊虫可终身携带并传播病毒。蚊虫叮咬传播是基孔肯雅热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占病例绝大多数。

母婴垂直传播发生在孕妇感染病毒后,病毒可通过胎盘屏障感染胎儿。妊娠晚期感染可能导致新生儿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血液接触传播则多见于医疗机构内,通过输血、器官移植或接触感染者血液传播,但此类情况较为罕见。这两种传播途径均需特定条件,实际发生概率远低于蚊媒传播。

预防基孔肯雅热需重点做好防蚊灭蚊措施,包括使用蚊帐、驱蚊剂,清除积水容器等蚊虫滋生地。前往疫区时应穿着长袖衣物,避免蚊虫叮咬。孕妇及免疫功能低下者需特别注意防护,出现发热、关节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测。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