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埃希菌是怎么得的
大肠埃希菌感染通常由摄入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接触感染源、免疫力低下等因素引起。主要有食用未煮熟肉类、饮用生水、接触动物粪便、免疫力下降、医院内交叉感染等途径。
1、食用未煮熟肉类
未充分加热的牛肉、禽肉等可能携带大肠埃希菌,尤其是绞碎肉类如汉堡肉馅。细菌在60℃以上高温持续加热才能灭活。感染后可能出现腹痛、水样腹泻等症状,严重时可发展为血便。治疗需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诺氟沙星胶囊、盐酸小檗碱片等药物,同时注意补液。
2、饮用生水
未经消毒的河水、井水可能被动物粪便污染。大肠埃希菌可在水中存活较长时间,直接饮用或用于清洗生食易导致感染。症状包括低热、恶心呕吐等。建议煮沸后饮用,出现症状时可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口服补液盐Ⅲ配合治疗。
3、接触动物粪便
农场动物或宠物粪便中含有大量大肠埃希菌,接触后未彻底洗手可能经口传播。儿童在动物园、农场游玩后更易感染。表现为腹泻伴里急后重感,需及时清洁消毒。可遵医嘱使用消旋卡多曲颗粒、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调节肠道菌群。
4、免疫力下降
糖尿病患者、化疗患者等免疫力较弱人群更易发生严重感染。细菌可能突破肠道屏障进入血液,引发败血症。需加强营养支持,必要时静脉注射头孢曲松钠、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等抗生素,同时监测肾功能。
5、医院内交叉感染
导尿管、呼吸机等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可能导致医源性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治疗难度较大。预防需严格执行手卫生,治疗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注射用美罗培南、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等特殊级抗生素。
日常应注意肉类烹饪至全熟,避免饮用未经处理的生水,接触动物后及时用肥皂洗手。老年人、婴幼儿及免疫力低下者需特别注意饮食卫生,出现持续腹泻、血便或高热时应立即就医。恢复期可进食米汤、馒头等低渣食物,逐步补充优质蛋白帮助肠道修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