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病和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区别
心脏瓣膜病和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主要区别在于病因和范围,前者是泛指所有瓣膜结构或功能异常的疾病,后者特指由风湿热导致的瓣膜损害。心脏瓣膜病可能由退行性变、感染、先天畸形等多种原因引起,而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仅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的免疫反应相关。
心脏瓣膜病涵盖所有影响二尖瓣、主动脉瓣、三尖瓣或肺动脉瓣的病变,包括狭窄、关闭不全或两者并存。其病因复杂,退行性变多见于老年人瓣膜钙化,感染性心内膜炎可导致瓣膜穿孔,先天性发育异常则可能出生时即存在。症状轻重与瓣膜损伤程度相关,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出现呼吸困难、乏力、胸痛甚至心力衰竭。超声心动图是诊断核心,治疗需根据病因选择药物控制、介入修复或手术置换。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具有明确的链球菌感染史,多见于青壮年,因免疫交叉反应攻击瓣膜组织,造成瓣叶增厚、粘连。二尖瓣最常受累,表现为特征性“鱼口样”狭窄。患者常有游走性关节痛、环形红斑等风湿热病史,听诊可闻及特征性杂音。预防关键在于及时治疗链球菌性咽炎,晚期需手术解决瓣膜机械性梗阻。其本质属于心脏瓣膜病的特定亚型,但病因和病理特征具有独特性。
两类疾病均需定期随访心脏功能,避免剧烈运动和感染。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应强调青霉素预防性治疗,心脏瓣膜病患者则需针对原发病因管理。出现活动后气促、下肢水肿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评估瓣膜干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