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抑郁症的常识
老年抑郁症是一种以持续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为核心症状的精神障碍,常伴随睡眠障碍、食欲改变及认知功能下降,需通过心理干预、药物及社会支持综合治疗。
1、病因机制
老年抑郁症可能与脑内神经递质失衡有关,尤其是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系统功能异常。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的长期影响,以及孤独、丧偶等社会心理因素也是重要诱因。部分患者存在海马体萎缩等脑结构改变。
2、核心症状
典型表现为持续两周以上的情绪低落、对既往爱好丧失兴趣,常伴有早醒、食欲减退或暴食。部分患者会出现疑病观念,反复检查身体却无器质性病变。严重时可能伴随记忆力减退等假性痴呆表现。
3、诊断要点
需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等专业评估,排除甲状腺功能减退、帕金森病等器质性疾病。医生会关注症状持续时间、社会功能损害程度及有无自杀风险。脑影像学检查有助于鉴别脑血管病变导致的抑郁状态。
4、治疗原则
轻度可采用认知行为疗法,中重度需联合舍曲林片、米氮平片等抗抑郁药。药物选择需考虑老年人代谢特点,避免使用抗胆碱能作用强的三环类。物理治疗如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药物无效者可能有益。
5、预防护理
保持规律社交活动可降低发病风险,家属应关注老人情绪变化。建议培养园艺、书法等舒缓兴趣,每日晒太阳30分钟有助于调节生物钟。合并慢性病者需定期监测血压血糖,避免多重用药相互作用。
老年抑郁症患者日常需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和坚果,避免高糖饮食加重情绪波动。建议每周进行3-5次30分钟的快走或太极拳,运动时注意防跌倒。家属应创造宽容的家庭环境,定期陪同复诊,避免让老人单独面对重大生活决策。若发现自杀意念或连续失眠超过两周,须立即联系精神科医生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