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症状是什么
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症状主要有间歇性跛行、下肢静息痛、皮肤温度降低、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下肢溃疡或坏疽。该疾病是由于下肢动脉血管壁脂质沉积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引发下肢缺血表现。
1、间歇性跛行
行走时出现小腿肌肉酸痛、痉挛或乏力,休息后可缓解,是下肢动脉供血不足的典型表现。疼痛部位多位于腓肠肌,行走距离缩短提示病情进展。需与腰椎管狭窄引起的神经性跛行鉴别。
2、下肢静息痛
病变加重时出现夜间静息痛,表现为足趾或足前段持续性钝痛,下垂肢体可部分缓解。严重者需保持坐位睡眠,提示侧支循环代偿不足。
3、皮肤温度降低
患肢皮肤温度较对侧明显降低,以足趾末端为著,触摸有冰凉感。伴随皮肤苍白或发绀,毛发脱落,趾甲增厚变形等营养性改变。
4、足背动脉搏动减弱
体格检查可见胫后动脉或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甚至消失,踝肱指数通常低于0.9。血管超声可显示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及血流速度异常。
5、下肢溃疡或坏疽
晚期出现足跟、足趾等受压部位难以愈合的溃疡,严重者发生干性坏疽。常合并感染,需警惕脓毒症风险。此时多需血管重建或截肢治疗。
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需严格戒烟,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每日进行30-60分钟步行锻炼至接近疼痛阈值,促进侧支循环形成。注意足部护理避免外伤,选择宽松鞋袜,定期检查足部皮肤。饮食以低盐低脂为主,增加深海鱼类和膳食纤维摄入。出现静息痛或溃疡时需立即血管外科就诊,评估是否需介入或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