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尖瓣、三尖瓣反流怎么回事
二尖瓣、三尖瓣反流可能由瓣膜退行性变、风湿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病、先天性瓣膜畸形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修复或置换等方式干预。
1、瓣膜退行性变
随着年龄增长,瓣膜组织可能发生纤维化或钙化,导致闭合不全。常见于老年人群,轻度反流通常无须特殊治疗,定期随访即可。若伴随胸闷、乏力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盐酸贝那普利片等药物改善心功能,严重时需考虑瓣膜修复术。
2、风湿性心脏病
链球菌感染后引发的免疫反应可能损伤瓣膜结构,多见于青壮年。患者可能合并关节疼痛、发热病史,超声心动图显示瓣膜增厚。急性期需注射苄星青霉素注射液控制感染,慢性期可口服地高辛片、呋塞米片缓解心力衰竭,必要时行瓣膜成形术。
3、感染性心内膜炎
细菌侵袭瓣膜可导致穿孔或赘生物形成,常见于有基础心脏病或拔牙等侵入性操作后。患者可能出现持续高热、皮肤瘀点,血培养阳性可确诊。需静脉注射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盐酸万古霉素注射液抗感染,合并严重反流时需手术清除病灶。
4、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可能导致瓣环扩张,缺血性心肌病可引起乳头肌功能失调。患者常有心腔扩大或心肌梗死病史,表现为活动后气促。可遵医嘱使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螺内酯片延缓病情进展,终末期需考虑心脏移植。
5、先天性瓣膜畸形
二尖瓣脱垂、三尖瓣下移畸形等先天发育异常可自幼出现反流。轻症可能无症状,中重度者可有心悸、发育迟缓。儿童期可观察随访,成人若反流加重可使用盐酸伊伐布雷定片控制心率,必要时行瓣膜修复术。
日常需避免剧烈运动及情绪激动,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5克,监测体重变化预防体液潴留。建议每6-12个月复查心脏超声,若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心力衰竭表现需立即就诊。戒烟限酒,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有助于延缓瓣膜病变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