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内踝骨折怎么分类
肱骨内踝骨折根据骨折线位置和损伤程度可分为内踝尖骨折、内踝体骨折、内踝粉碎性骨折、内踝撕脱性骨折和内踝压缩性骨折五种类型。
1、内踝尖骨折
内踝尖骨折是指骨折线局限于内踝尖端,通常由踝关节内翻扭伤引起。这类骨折属于稳定性骨折,关节面受累较少,可能伴有局部肿胀和压痛。治疗上可采用石膏固定4-6周,后期配合踝关节功能锻炼。
2、内踝体骨折
内踝体骨折的骨折线贯穿内踝体部,多由直接暴力导致。此类骨折可能影响踝关节稳定性,常见症状包括明显肿胀、淤血和活动受限。对于无移位的骨折可采用保守治疗,移位明显的需手术复位内固定。
3、内踝粉碎性骨折
内踝粉碎性骨折表现为内踝多块骨折碎片,常合并踝关节脱位。这类骨折多由高能量损伤引起,可能伴随血管神经损伤。治疗需手术清除碎骨片并重建踝穴,术后需长期康复训练。
4、内踝撕脱性骨折
内踝撕脱性骨折是韧带牵拉导致的骨块分离,常见于三角韧带损伤。骨折块通常较小但可能影响关节稳定性。小骨块可保守治疗,大骨块需手术固定,同时修复受损韧带。
5、内踝压缩性骨折
内踝压缩性骨折表现为内踝关节面塌陷,多由垂直暴力造成。这类骨折易导致创伤性关节炎,需手术撬拨复位并植骨支撑。术后需延迟负重,定期复查X线评估愈合情况。
肱骨内踝骨折患者康复期间应保持均衡饮食,适当增加钙质和蛋白质摄入促进骨折愈合。早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非负重踝泵运动,后期逐步增加关节活动度和肌力训练。避免过早负重行走,定期复查评估骨折愈合进度,出现异常疼痛或肿胀应及时就医。康复过程中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