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怀孕也可能会诱发心肌病吗
女性怀孕确实可能诱发心肌病,临床上称为围产期心肌病,多见于妊娠晚期至产后5个月内,属于妊娠特异性并发症。
围产期心肌病主要表现为心室收缩功能下降,常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下肢水肿、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发病机制可能与妊娠期血流动力学改变、激素水平波动、炎症反应激活等因素有关。妊娠期血容量增加50%以上,心脏负荷加重,若存在潜在心肌损伤或遗传易感性,可能诱发心肌细胞结构破坏。诊断需结合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45%,并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心力衰竭。
高龄妊娠、多胎妊娠、子痫前期、长期贫血等是围产期心肌病的高危因素。部分患者存在TTN基因突变等遗传背景。约30-50%患者可在6个月内完全恢复心功能,但再次妊娠时复发风险较高。严重病例可能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需在重症监护室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
确诊围产期心肌病后应严格避孕2-3年,再次妊娠前需评估心功能状态。日常需限制钠盐摄入至每日4克以下,避免剧烈运动但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活动。哺乳期用药需特别注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禁用。建议每3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监测左心室功能变化。出现心悸加重或体重短期内增加2公斤以上时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