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生理性贫血
生理性贫血是指因人体正常生理变化如妊娠、生长发育等导致的暂时性血红蛋白浓度降低,不属于病理性疾病。
1、妊娠期贫血
妊娠期血容量增加导致血液稀释,铁和叶酸需求增加但摄入不足可能引发贫血。表现为乏力、面色苍白,可通过补充硫酸亚铁片、琥珀酸亚铁口服液及富铁食物改善。
2、婴幼儿贫血
6-24个月婴幼儿因生长发育快、铁储备不足易出现缺铁性贫血。症状包括食欲减退、皮肤黏膜苍白,需使用右旋糖酐铁口服溶液并添加强化铁辅食。
3、高原缺氧适应
进入高原后机体为适应低氧环境会代偿性增加血容量,导致血红蛋白相对降低。通常2-4周可自行恢复,无须特殊治疗。
4、月经期失血
女性月经量过多可能造成周期性铁丢失,长期未补充可发展为缺铁性贫血。建议经期后补充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及维生素C促进吸收。
5、剧烈运动后贫血
运动员因红细胞机械性破坏和铁流失增加可能出现运动性贫血,需调整训练强度并补充多糖铁复合物胶囊。
预防生理性贫血需根据具体类型针对性干预:妊娠期女性每日需补充30-60mg元素铁,婴幼儿引入辅食后优先添加肝泥和强化米粉,高原居住者应循序渐进适应海拔变化,月经量多女性可周期性服用铁剂,运动员需监测血清铁蛋白水平。所有人群均应保证膳食中含血红素铁红肉、动物肝脏及维生素C柑橘类水果的摄入,避免同时饮用咖啡或茶影响铁吸收,若症状持续需就医排除病理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