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把痤疮分为哪些类型
中医将痤疮主要分为肺经风热型、脾胃湿热型、肝郁气滞型、痰瘀互结型及冲任失调型五种类型,各类型病因与表现特征不同。
1、肺经风热型
多因肺热上熏头面所致,常见于青少年。表现为红色丘疹伴痒痛,额头及鼻周多见。治疗以疏风清热为主,可选用枇杷清肺饮加减,外敷黄连膏。日常需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持面部清洁。
2、脾胃湿热型
因过食肥甘厚味导致湿热内蕴,常见口周及下颌密集脓疱,皮肤油腻。治疗需清热化湿,方选茵陈蒿汤合平胃散,配合马齿苋捣敷。需限制高糖高脂饮食,适当运动排汗。
3、肝郁气滞型
情志不畅引发肝气郁结,多见于压力人群。皮损以暗红结节为主,经前加重。宜疏肝解郁,用丹栀逍遥散加减,辅以玫瑰花代茶饮。需调节情绪,保证睡眠。
4、痰瘀互结型
病程迁延致气血瘀滞,常见囊肿结节伴色素沉着。需活血化痰散结,内服海藻玉壶汤,外涂金黄散。避免挤压患处,可热敷促进消散。
5、冲任失调型
与内分泌紊乱相关,女性经期前后爆痘明显。治疗需调和冲任,方用二仙汤合四物汤,配合艾灸三阴交。注意经期保暖,规律作息。
痤疮患者需根据中医分型针对性调理,饮食宜清淡,多食绿豆、冬瓜等清热食材;避免熬夜及情绪波动;日常洁面选用温和产品,忌用手挤压皮损。若症状持续加重或伴发感染,建议及时就医结合中西医联合治疗,必要时进行火针或耳穴贴压等中医疗法辅助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