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还有麻风病人吗
麻风病目前仍有散发病例,但已得到有效控制。麻风病是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可导致皮肤、神经及黏膜损害。
麻风病在全球范围内尚未完全消除,但发病率已大幅下降。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新报告病例约12万例,主要分布在东南亚、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我国麻风病防治成效显著,2022年全国新发病例不足200例,多集中在云南、贵州、四川等西南省份。麻风病潜伏期较长,一般为2-5年,早期表现为皮肤出现不痛不痒的浅色或红色斑块,伴随局部感觉减退。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眉毛脱落、面部结节、手足畸形等典型症状。现代医学采用联合化疗方案,患者服药1周后即无传染性,规范治疗6-12个月可临床治愈。
目前麻风病传染源主要为未经治疗的现症患者,密切接触者感染概率较高。特殊人群如免疫功能低下者更易感,但95%以上人群对麻风杆菌具有天然免疫力。麻风病不会遗传,也不会通过母婴传播。我国实行免费筛查和治疗政策,所有病例均纳入专病管理。由于早期症状不典型,易被误诊为普通皮肤病,若出现不明原因皮肤麻木、无汗等症状,建议尽早就医排查。
日常生活中无须过度担忧麻风病感染,正常社交接触不会传播。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未经治疗的麻风病患者密切接触即可有效预防。若曾前往麻风病流行地区并出现可疑症状,应及时到皮肤病防治机构就诊。社会应消除对麻风病康复者的歧视,他们完成治疗后不再具有传染性,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我国已建立完善的麻风病监测体系,通过早期发现、规范治疗和畸残预防等措施,正稳步推进消除麻风病危害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