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性房颤是什么
持续性房颤是指心房颤动持续超过7天且无法自行终止的心律失常,通常需要药物或电复律干预。房颤可能由高血压、心脏瓣膜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肌病、长期饮酒等因素引起,主要表现为心悸、乏力、胸闷、头晕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
1、高血压
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会导致左心房结构重构,增加房颤发生概率。患者可能出现头痛、视物模糊等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等降压药物,同时限制钠盐摄入,每日监测血压。
2、心脏瓣膜病
二尖瓣狭窄或反流会造成心房压力负荷增加,引发电活动紊乱。典型症状包括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轻中度病变可用呋塞米片减轻心脏负荷,重度需考虑二尖瓣置换术等手术治疗。
3、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激素过量会增强心肌细胞兴奋性,常见怕热多汗、体重下降伴心悸。需检测甲状腺功能,使用甲巯咪唑片控制甲亢,房颤发作时可短期应用盐酸普罗帕酮片调节心律。
4、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导致心房扩大易诱发房颤,患者多有下肢水肿、活动耐量下降。治疗包括盐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改善心功能,严重者需植入心脏再同步化起搏器。
5、长期饮酒
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会直接损伤心肌细胞,节假日大量饮酒后可能出现突发房颤。戒酒是关键,急性发作时可静脉注射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日常避免饮用任何含酒精饮品。
持续性房颤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饮食以低盐低脂为主,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每日监测脉搏,若发现心律不齐加重或出现胸痛、意识模糊等表现须立即就诊。长期抗凝治疗者需定期复查凝血功能,防止出血或血栓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