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颤是怎么引起的
室颤可能由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心肌病、药物中毒、遗传性心律失常等原因引起,需通过心电图确诊并及时进行电除颤等急救处理。
1、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血流中断导致心肌缺氧是室颤常见诱因。急性心肌梗死时缺血心肌细胞电活动紊乱,易形成折返性心律失常。患者多伴随胸痛、冷汗等症状,需立即进行血运重建治疗,如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硝酸甘油片等药物,必要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2、电解质紊乱
血钾浓度异常会改变心肌细胞膜电位。低钾血症时心肌细胞自律性增高,高钾血症则抑制传导系统。常见于利尿剂滥用或肾功能不全患者,表现为肌无力、心悸等。需静脉补充氯化钾注射液或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纠正失衡。
3、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或肥厚型心肌病会导致心脏结构改变。心肌纤维化区域形成异常电传导通路,易诱发多形性室速恶化为室颤。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下肢水肿,需使用美托洛尔缓释片、螺内酯片等药物延缓病情进展。
4、药物中毒
洋地黄类或抗心律失常药物过量会干扰钠钾泵功能。地高辛中毒时细胞内钙超载触发延迟后除极,奎尼丁则延长QT间期导致尖端扭转型室速。需停用致病药物并使用地高辛特异性抗体片段注射液抢救。
5、遗传因素
先天性长QT综合征或Brugada综合征存在离子通道基因突变。钠通道SCN5A或钾通道KCNQ1异常使心肌复极离散度增加,轻微刺激即可诱发室颤。这类患者需避免剧烈运动,必要时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
预防室颤需定期监测心电图,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饮食上限制钠盐摄入,保证富含镁、钙的深绿色蔬菜及乳制品摄入。出现心慌、黑朦等先兆症状时立即平卧,家属应学习心肺复苏技能并备好自动体外除颤仪。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均需严格遵医嘱使用,禁止自行调整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