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颌手术有哪些类型
正颌手术主要包括上颌骨截骨术、下颌骨截骨术、双颌手术、颏成形术、牵张成骨术等类型,需根据颌面畸形类型及严重程度选择术式。
1、上颌骨截骨术
上颌骨截骨术适用于上颌骨发育异常导致的咬合问题或面部不对称,如上颌前突、后缩或垂直向过度发育。手术通过截断上颌骨并调整其位置,改善中面部外观及功能。术后可能出现暂时性鼻塞或肿胀,需配合正畸治疗稳定咬合关系。
2、下颌骨截骨术
下颌骨截骨术常用于矫正下颌前突、后缩或偏斜,术式包括矢状劈开截骨术和垂直截骨术等。通过重新定位下颌骨改善咀嚼功能和面部轮廓。术后需注意避免张口过大,早期以流质饮食为主,逐步过渡至正常饮食。
3、双颌手术
双颌手术同时调整上下颌骨位置,适用于复杂颌面畸形患者,如骨性Ⅲ类错颌或开颌畸形。手术可协调面部比例并优化气道功能,但恢复期较长,需严格遵循术后咬合板佩戴及口腔清洁指导。
4、颏成形术
颏成形术针对颏部发育不足、过度或偏斜,通过截骨或植入假体调整颏部形态。手术创伤较小,可单独进行或与其他正颌术式联合,术后需避免外力撞击颏部,防止植入物移位或骨块愈合不良。
5、牵张成骨术
牵张成骨术通过渐进性牵拉截骨后的骨段促进新骨形成,适用于严重颌骨发育不足或先天畸形。治疗周期较长,需定期调整牵引器,并监测骨生成情况。术后可能需辅助正畸治疗以精细调整咬合。
正颌手术后应保持口腔卫生,使用软毛牙刷和漱口水清洁,避免感染。饮食需从流质逐步过渡至软食,避免过硬或刺激性食物。术后早期可能出现肿胀、淤青,可通过冷敷缓解。定期复诊评估骨愈合及咬合稳定性,必要时配合正畸或康复训练。若出现持续疼痛、发热或伤口渗液,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