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症状有哪些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寒战、头痛乏力、脱水休克等。细菌性食物中毒通常由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等致病菌引起,需根据病原体类型和感染程度采取相应治疗。
1、恶心呕吐
进食污染食物后2-6小时可能出现频繁恶心呕吐,常见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刺激胃肠黏膜。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伴随胆汁。此时需暂时禁食,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若呕吐持续超过12小时或出现血性呕吐物,需立即就医。
2、腹痛腹泻
腹部绞痛伴水样便或黏液便多为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感染特征,每日排便可达10-20次。肠毒素导致肠道蠕动亢进和电解质紊乱,可口服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或使用盐酸洛哌丁胺胶囊控制腹泻。出现血便、脓便或持续48小时未缓解时,需进行粪便培养和抗生素治疗。
3、发热寒战
志贺氏菌、空肠弯曲菌等侵袭性细菌感染常引发38℃以上发热,伴随畏寒、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儿童可能出现高热惊厥。可物理降温并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退热,但需避免阿司匹林以防瑞氏综合征。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升高时,可能需服用阿奇霉素分散片进行抗感染治疗。
4、头痛乏力
细菌毒素入血后可引起中毒性脑病,表现为持续性头痛、嗜睡、意识模糊。肉毒杆菌中毒还会出现复视、吞咽困难等神经症状。此类情况需住院接受洗胃、导泻及肉毒抗毒素治疗。乏力多与脱水、电解质失衡有关,静脉补充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可改善症状。
5、脱水休克
严重腹泻呕吐导致皮肤弹性差、尿量减少、血压下降等脱水表现,婴幼儿可见囟门凹陷。快速补液是关键,可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出现四肢湿冷、脉搏细速等休克征兆时,需立即抢救并监测血钾浓度以防心律失常。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需做到生熟食分开处理,肉类彻底加热至75℃以上,剩菜冷藏不超过2天。出现症状后应保留可疑食物样本供检测,轻症者可饮用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但避免含糖过高饮品加重腹泻。老年人、孕妇及免疫缺陷者症状加重时,应及时进行血培养和针对性抗生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