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口腔有鹅口疮要注意什么
宝宝口腔鹅口疮需注意口腔清洁、饮食调整和避免交叉感染。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疾病,主要表现为口腔内白色乳凝块样斑膜。
1、口腔清洁
每日用无菌纱布蘸取温水轻柔擦拭宝宝口腔黏膜,哺乳前后用温水清洁母亲乳头。避免使用含酒精的清洁剂,可遵医嘱使用碳酸氢钠溶液局部涂抹。鹅口疮可能与奶具消毒不彻底、长期使用抗生素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进食哭闹、口腔黏膜充血等症状。
2、饮食调整
哺乳期母亲需减少高糖食物摄入,宝宝饮食宜温凉清淡。可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避免酸性或刺激性食物。人工喂养者应将奶瓶、奶嘴煮沸消毒10分钟以上,奶粉冲泡浓度需按标准配比。
3、避免交叉感染
患儿衣物需单独清洗并阳光暴晒,避免与家人共用毛巾。看护人员接触患儿前后要规范洗手,患病期间暂缓接种疫苗。鹅口疮可能因免疫力低下导致,常伴随拒食、流涎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制霉菌素混悬液。
4、用药护理
严格遵医嘱使用抗真菌药物,制霉菌素片需碾碎后用甘油调匀涂抹。克霉唑口腔药膜需在喂奶后贴敷,氟康唑颗粒需按体重精确计量。用药期间观察有无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
5、环境管理
保持室内湿度50%-60%,每日通风2次。玩具、牙胶等物品需每日消毒,避免让宝宝啃咬不洁物品。鹅口疮可能继发肛周念珠菌病,表现为臀部红斑脱屑,可配合使用硝酸咪康唑乳膏。
日常需注意观察宝宝口腔黏膜变化,鹅口疮完全消退后仍需持续护理1周。母乳喂养母亲应保持饮食均衡,适当补充益生菌。避免给宝宝使用安抚奶嘴,定期修剪宝宝指甲防止抓伤口腔。若反复发作或伴随发热、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到儿科或口腔科就诊,必要时需进行免疫功能检查。护理期间可记录宝宝进食量及精神状态变化,为医生提供诊疗参考。